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告通知 > 正文
公告通知
公告通知
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06 16:15:03   来源:    点击数:

各学院: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基于创新引领的创业教育,进一步促使“会读书的人”成为“会创造的人”,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决定开展我校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申报

(一)项目级别

1.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规定,仅限普通本科申报国家级项目,经校评审小组评审后,择优推荐到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审核推荐、教育部审核通过后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各学院按要求推荐申报省级项目,经校评审小组评审后,择优推荐到省教育厅,教育厅审核通过后发文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二)项目分类

1.国家级重点项目。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鼓励引导大学生围绕基础学科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实践,设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重点支持项目(以下简称重点支持项目)。

重点支持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原创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2. 国家级一般项目。鼓励“国创计划”项目团队积极参与“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申报。

3.省级项目。项目类型、类别、立项等相关要求参照国家级支持项目执行。

(三)项目管理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项目制管理,在类型上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

1.创新训练项目:主要面向一、二年级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项目实施、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专利、论文)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主要面向二、三年级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担任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准企业运行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

3.创业实践项目:本科生已创业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其中,根据《浙江科技学院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赛获金奖项目可优先推荐为“国创计划”项目,具体项目名单见校赛通知。

(四)申报要求

1.团队成员均为我校全日制本科生,鼓励跨院系、跨专业、跨年级组建团队申报项目,团队学生数限3人以内。跨学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者所在学院申报。

学生只能申报或参与1个项目,已获各类立项未结题的项目全体成员不能申报项目,鼓励目前已结题的国家级或省级资助的项目(以文件为准)在原有研究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

2.项目指导教师1-2名,校内指导教师需具备副高级以上职称或博士学历或曾指导学生在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学院应鼓励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的教学科研人员指导大一学生团队,鼓励项目特别是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聘请优秀企业家或行业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同一个指导教师指导的在研项目不能超过2个。

3.申报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经费预算合理,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2年。学校将对各类项目给予经费支持,各学院或导师给予配套资助,经费用于支持项目实施及发表以学生为第一完成人的学术成果。

(五)申报程序

1.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于5月19日前完成项目报名,通过登录“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网址:http://114.220.75.43:98/HomePage)进行申报,指导老师登录平台进行审核,账号:学号/工号,初始密码:账号@cxcy

2.学院评审。各学院组织项目汇报会,结合项目团队研究基础、研究计划、经费预算、实施条件等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并对项目进行排序,于526日前将汇总表(附件1)的电子稿和纸质稿(二级学院院长签字并盖学院章)报送创新创业学院,申报项目数不低于最低要求(见附表)。

3.学校评审。各学院排序不低于前30%项目进入国创计划现场评审,创新创业学院会同教务处等组织专家对报送的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推荐国家级重点项目2项、国家级一般项60项左右、省级项目140项报送省教育厅。

二、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

(一)自查和验收范围

2024年立项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含2023年未结题项目),见附件2,项目主持人是2025届毕业的学生要求在毕业前完成项目结题。

(二)结题与验收内容

1.项目申请书规定的各项内容以及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

2.项目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以及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

3.项目学术成果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4.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情况。

(三)验收程序

1.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汇报会、评审会等,每个项目进行专题汇报,评审小组对其实施情况、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等进行验收。

学院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后,“国创计划”项目结题情况(附件3附件4“校创计划”项目(附件5),评审专家意见、签字并盖学院章并附成果佐证材料(pdf格式,以项目号和项目名称命名),5月20日前报送创新创业学院。

2.创新创业学院初审后,由校评审小组复审。

3.通过验收的“国创计划”项目由负责人登录“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网址:http://114.220.75.43:98/HomePage)提交结题材料,5月30日前完成系统上传。

(四)结题验收要求

1.“国创计划”项目实施期内,参加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报名成功),且取得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申请验收:

1)项目组成员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SCI、EI-JA收录论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需标注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附项目编号);

2)项目组成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

3)项目组成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项(其中1项以上授权);

4)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铜奖及以上奖项;

5)项目组成员作为法人完成公司注册,项目成果落地投产,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税务报表为计)。

2.“校创计划”项目实施期内,参加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https://cy.ncss.cn/报名成功),且取得成果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可申请验收:

1)项目组成员发表学术论文;

2)项目组成员申请专利;

3)项目组成员获得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授权;

4)项目组成员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校级奖项;

5)项目组成员作为法人完成公司注册,项目成果落地投产。

3.校级项目验收优秀,达到“国创计划”验收标准,优先推荐申报2025年“国创计划”项目;

4.未通过验收的项目和中期检查不合格的,学校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撤销项目立项,追回已拨经费或中止经费拨,指导教师3年内不得再指导项目,对项目管理不力的学院,学校将酌情减少下一期申报指标。

附表:

序号

学院

最低项目数

联系人

联系电话

1

智能制造与能源工程学院

30

徐 艳

85070352

2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30

曹鑫宇

85070271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20

85070317

4

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学院

20

85070317

5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30

刘 洋

85070501

6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30

周文晟

85070367

7

环境与资源学院

20

梁茹婷

85070656

8

艺术设计与服装学院

20

曾 曾

85070555

9

经济学院

10

时晓晶

85070603

10

管理学院

10

时晓晶

85070603

11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10

王亚云、李婷婷

85070631、85070668

12

理学院

20

沈宇健

85070713

13

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

10

丁 一、郑海霞

85070417、85070409


合计

260



联系人:刘老师,实验大楼417,85070757,邮箱:cxcy@zust.edu.cn


附件1: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申报汇总表

附件2:国创计划和校创计划需结题项目名单

附件3: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学院年报写作提纲

附件4: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成果登记表

附件5:校创计划项目结题情况统计表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5月6日